以共享单车为例,谈如何保护商业创意
创意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构思,俗称点子、主意、策划等,是创意人将 “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的重要过程,[1]这种想法或构思一方面具有通过某种有形的载体表现出来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又通常没有形成完备的表现形式(否则就构成了作品或者其他具体的智力成果),因此,在美国,有时用“未开发的构思”来表达这一概念(undeveloped ideas)。[2]
一 从“专利角度”谈保护商业创意
1、一些特殊的商业模式可能受到专利法保护
从2017年4月1日起,一些特殊的商业模式却可能受到专利法保护,但前提是必须包含部分技术特征。在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在第二部分中关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也新增了这样一个例示,“涉及商业模式的权利要求,如果既包含商业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换言之,认可包含技术特征的商业模式可以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以“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为例,假如某个企业将相关的商业模式(包含如下技术特征:用户注册管理、共享单车GPS定位、用户开锁管理、使用细节记录、计费系统、收费管理、还车记录等)按照《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添加技术特征后申请为专利,而另一个“共享雨伞”企业是很容易“合法”仿行其商业模式的,具体来说就是基本照搬共享单车模式,只不过将其中的单车换成雨伞,并且减少某一个技术特征(例如不装GPS定位系统或者开锁管理系统)。那么,由于专利侵权比对要求侵权专利必须覆盖被侵权专利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而共享雨伞企业的这种行为(实为改劣技术方案)就很可能有效规避专利侵权指控。
2、纯粹的商业模式不能受到专利法保护
专利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因此,纯粹的商业模式因为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或方法无法申请为专利因此不能获得专利法保护。从法理上看,不被保护的原因,是因为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属于对社会商业实践中的现象及其规律的揭示、抽象和总结,属于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发现而非创造,著作权,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技术方案,因此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创造,因此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以目前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而言,尽管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共享单车模式,有很多创新点(例如用户可以在任意公共停车区域停车,避免了传统的共享单车寻找固定位置的停车桩的不便;又如,使用共享单车无需去固定地点联系特定服务机构缴纳押金和办卡,只需手机扫描二维码,十分方便),但是,仍然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范围。
由此可见,相关企业要想通过专利维护其商业模式,就只能尽量减少相应的必要技术特征,而这又会对专利申请的通过造成风险,因此,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并不轻松。
二 从“著作权角度”谈保护商业创意
就著作权法而言,创意是没有记录在载体上的构思、想法,有些创意无法复制而难以构成作品,有些创意没有具体表达形式同样不能构成作品。
三 从“商业秘密角度”谈保护商业创意
就商业秘密而言,其实用性要求商业秘密必须转化为具体的可以实施的方案或形式,法律并不保护单纯的构想、大概的原理和抽象的概念。因此,某一商业创意如果尚在摸索、未被具体化或在实际应用前,不能被确定为商业秘密。[3]
总结:尽管《专利审查指南》关于“商业模式”审查标准的新动向对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但笔者对此却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原因很简单,这种“专利”即使成功申请,也很容易被他人规避。同样的道理,不但是共享雨伞企业,即使是共享单车同行业内的竞争者,也可用改变或者省略某个必要技术特征的方法来规避这种特殊商业模式的专利侵权而实现基本“模仿”的目的。(作者:袁博)
注释:
[1]:刘春田:《知识财产权解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2]: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载《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
[3]: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48—49页。
来源: 小创学专利
版权登记,是对商标权大的保障!
越来越多的申请人在注册商标的同时考虑登记版权,商标和版权 看似并无太大关联,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编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版权登记是商标的保护。
很多人都有一个思维误区,认为拥有了该商标的商标权等同于拥有了该商标的版权,但是事实是拥有该商标,却也未必拥有该商标的版权。如果想要同时拥有该商标的商标权和版权,在注册商标时,必须做版权登记。
商标权和版权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不是专业的商标代理人士根本不会在意两者的关系。
商标权指的是商标专用权,即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的商标独占该商标的使用权。
版权即著作权,英文名称copyright,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总称。
登记版权可更全面的保护商标版权登记有利于保障商标权利的稳定,防止只注册商标导致的权利缺失。
当商标的设计者和商标注册人为同一人的时候,从法律上讲,是不会产生权利冲突的,但如果二者非同一个人,或者两者为同一人但是无法证明的时候,权利冲突就产生了,这种情况下,商标的注册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一件委托作品,或是职务作品,专业考试著作权案例分析,没有进行版权登记则难以证明其归属权,无法确定原始权利,就会给权利人主张权利造成极大的困难。而版权登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除非有其他足以推著作权登记证书内容的相反证据,否则,持有登记证书的一方将被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认定是作品的著作权权利人。
根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如果著作权利人对注册商标有异议的可以向商标评审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也可以请求判令商标权人停止使用其注册商标。
所以如果版权归属不明,商标在注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商标作品的版权之争。也就是说,当商标在申请注册过程中,若商标设计者主张该商标的著作权属于他本人,而商标申请人又无法拿出相应的证据材料,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权益,就会产生麻烦。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对商标进行版权登记才是便捷的规避方式。将原创的图形申请商标的同时进行版权登记,可以保证该商标的著作权和商标权都属于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人能够与你发生版权归属之争的。
此外,有些人觉得,作品自完成之日起就拥有著作权,既然都拥有了,还登记干什么?虽然版权自带保护功能,但这种保护在需要提供证据确权时是无法起到作用的,这也正是它的弊端所在。为了对我们的版权进行保护,好的方式还是要进行版权登记,特别是商标,先做版权登记的,能够在后续注册过程中避免很多问题。
1、商标申请是按类别的进行注册的,相应的保护也是按类别,您的商标暂时还没有做到全类覆盖,那么版权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保护作用。
2、商标申请周期较长,版权申请周期短,在商标核准前版权证书也可起到一定的防御保护作用。
3、版权可证明商标的归属权,以免日后因归属权问题导致商标无效。
4、版权一旦登记之后,其他任何人使用必须经过权利人的允许,否则都属于侵权。版权登记证书可作为权利证明,是著作权人启动反盗版维权行动的前提条件。
5、按照我国《商标法》和《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与他人在先权利相冲突的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可以被撤销和无效。所以,如果一件美术作品(如图形)被他人申请注册商标,或者一个图形商标被他人在别的类别上提前注册,此时,利用版权在先权利进行异议或撤销,可能性就比较大。
来源:商标圈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